董事会决议常见问题解析:无效、可撤销与不成立的情形

董事会决议常见难题解析:无效、可撤销与不成立的情形

董事会决议是公司决策的核心文件,但一旦出现瑕疵,可能导致严重后果。张董的案例就是典型——全票通过的决议竟被法院判无效!那么,董事会决议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?又该怎样避免和补救?这篇文章小编将为你一一解答。

一、董事会决议无效:踩红线的“自爆型”难题

如果董事会决议内容直接违反法律,比如决议经营黄赌毒业务、挪用公司资金或超范围投资,这类决议从诞生起就是无效的。法律上称之为“自始无效”,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。

关键点:

– 任何人都可主张无效,无需股东起诉。

– 若已办理工商登记,必须撤销。

案例: 某公司决议用公款放贷,被股东举报后,工商登记被强制撤销。

这类难题无法补救,唯一的办法是提前规避——决议前务必核查内容是否合法!

二、董事会决议可撤销:程序瑕疵的“抢救期”

如果决议内容合法,但程序违规(比如未通知部分董事、表决方式不合规),则属于可撤销决议。股东需在决议作出后60天内向法院申请撤销,超期则权利作废。

常见程序难题:

– 会议通知漏发关键人物;

– 表决未按章程要求(如需全体同意却只过半数);

– 投票记录缺失。

补救建议:

– 保留会议通知、签到表等证据;

– 轻微瑕疵(如通知延迟但全员到场)可能被法院豁免。

三、董事会决议不成立:根本“不存在”的决议

最离谱的情况是决议本身是“虚构”的——比如根本没开会,或到场人数不足却强行通过。这类决议被视为“不成立”,股东可随时起诉确认其无效。

典型表现:

– 未实际召开会议;

– 赞成票数造假;

– 参会人数不符合章程要求。

后续处理:

– 法院判决后,需10天内申请撤销工商登记;

– 已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仍有效(保护善意交易)。

四、怎样避免董事会决议“翻车”?

1. 规范通知程序:采用“短信+邮件”双通知,确保送达。

2. 表决留痕:书面签字或线上会议存证,避免争议。

3. 章程兜底:明确投票制度,如“未到场董事不计入赞成票”。

划重点:

– 内容违法→无效(无法补救);

– 程序违规→可撤销(60天内行动);

– 根本未成立→随时起诉。

记住:程序不存证,出事难举证;60天不行动,权利就作废!做好预防,才能让董事会决议真正发挥效力。

版权声明

您可能感兴趣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